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周口8月4日讯(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丁玺)记者今天从河南周口市教体局获悉,该市以“让每一个特殊需要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为宗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初步构建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教育综合体系日益完善,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共有适龄残疾儿童7850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1044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4862人,普通学校特教班就读223人,送教上门1524人,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5%。
加大投入,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把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委书记多次到周口特殊教育学校调研,解决学校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市政府将特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统筹全市特殊教育发展。市政府还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专项督导。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该市投资2600万元在中心城区新建一所占地23.9亩的高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并列入市政府民生重点工程。目前,各县(市、区)均建有特殊教育学校,并全部足额落实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同时,对特教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晋级、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精准施教,实现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全覆盖、零拒绝”。周口市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设立残疾人教育*委员会,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落实“一人一案”,积极落实各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重点解决智障、自闭症、脑瘫儿童的就近上学问题,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零拒绝、全覆盖”。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原则,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及时安排就学。坚持“医教结合、学段衔接”原则,依托市康复中心及县级特教资源教室等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形式,延长残疾儿童受教育年限。全市高中阶段随班就读学生247人,有30多名残疾儿童通过特殊教育高考圆了大学梦。从特教学校集中教学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校+普校”送教上门,从学前康复教育到义务段教育再到高中段职业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到掌握生存技能,逐步构建了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送教上门,让孩子们享有公平的教育。为解决好残疾儿童入学问题,周口市按照“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原则,摸清底数,分类建档,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选拔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助残送教责任教师,为送教对象量身定制送教内容,包括文化知识、自理能力培养、康复训练等,确保他们能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安排64名送教教师,定期为32名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还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及医疗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